紀念閻錫山一百卅二週年誕辰(冥誕) 之三

参,閻錫山早期的同學與同志

  • 黃國樑,字紹齋,原籍陝西洋縣,1883年生於太原,在1902年進入山西武備學堂前與閻公、張瑜三人結拜為異姓兄弟,三人一見起被保送日本留學,先後在日本振武學校、東京陸軍士官學校均為同學。1910年任山西新軍85標教練官。1911年10月29日與閻公共同發起太原起義,起義後閻公對黃國樑起疑心,收回其軍權,逼令黃某離開山西。1923年閻公又將黃某請回山西任山西兵站總監,黃某對兵噐改良頗有貢獻。1930年後黃某未在山西任職,晚年以集郵自娛,1958年病逝北京。
  • 温壽泉,字靜庵,山西洪洞縣辛村鄉人,清末秀才,山西武備學堂肆業,1904年與閻公等被保送日本留學,参加同盟會及鐵血丈夫團。返國後任山西大學堂兵學教員。辛亥太原起義任副都督兼軍政部部長。清兵入晋壓制革命,溫某率兵南下山西運城地區,成立山西河東軍政府。以後全家遷居北京,曾任中央文史館館員,1956年病逝於北京。
  • 姚以价,字維藩,號龍門,1882年生,山西河津人,農民出身。1901年與閻公一起考進山西武備學堂。1904年二人又考取清朝公費留學日本,一同進東京振武學校、日本步兵31聯隊實習、東京陸軍士官學校第六期。學成歸國後任職於新軍督練公所一等督練員,因練兵有方,旋升為新軍85第3標管帶(營長)。太原起義由閻公、溫壽泉、喬煦等共同領導,起義後又高呼﹕「選閻錫山為大都督!」眾皆同意。後姚某率山西革命軍據守娘子關,與來犯清軍作戰,寡不敵眾,後返回太原遭人詆毁,憤而離晋,抗戰時期在西安從事文化工作。1942年病逝於西安。
  • 趙戴文,字次隴,山西五台縣東冶鎮人,1866年11月3日生,8歲入私熟,14歲自行閱讀經史,19歲就讀晋陽書院,後師事名儒李菊園,後参加會試名列榜首,旋任教於山西大學堂,未久奉派公費留學日本,學習教授管理。1905年加入同盟會。太原起義後任都督府秘書,為閻公之軍師、兄長,官至山西省政府主席、國民政府內政部長等。晚年力倡儒學、佛學。1943(民國32) 年12月27日病逝於山西吉縣克難坡窰洞中、享壽77。
  • 張 瑜,字玉堂,1883年生,山西五台縣南茹村人,家貧,幼承母訓,背誦《三字經》《百家姓》《弟子規》等。1902年,閻公、黃國樑、張瑜三人一同考入山西武備學堂,後同赴日本留學,同卒業於東京士官學校六期。後三人同加入同盟會以及鐵血丈夫團。張瑜返國後任山西新軍督練公所教官。太原起義後奉命率軍攻打代州、雁門關、大同等地,功勳卓著。1914年因好勝心强,與一日人賽跑,中途嘔血,遂罹病,久治不癒,後病逝於太原,終年31歲。
  • 谷思慎,字仲言,山西神池縣山後村人,1881年生,谷家為書香門第,藏書甚多,谷某自幼涉獵群書,輒能背誦。年稍長,被尊為山西北路哥老會三元堂龍頭大哥。1904年谷某經由山西大學堂選派,公費留學日本明治大學政法系。1905年7月經安徽人程家檉介紹與國父認識。是年10月谷某介紹閻公加入同盟會,並派閻公、趙戴文回山西為同盟會宣傳。谷某曾聯合晋籍同志在東京創辦《晋乘》雜志,號召三晋民眾共同推動革命。太原起義未久,清大軍欲鎮壓山西革命,攻破娘子關,太原危急,閻公率趙戴文、張培梅等棄守太原北上,逢谷某在神池招兵買馬,籌措糧餉,與清軍奮戰,退守托克托。後局勢緩和,閻公又由托克托返回太原回任都督。1931年9日18日瀋陽事變後,谷某組織十人救國團遭閻公猜忌,密令逮捕谷某,谷某逃脫,全家遷居北京。以著述度日。1945年秋,中共軍進攻綏遠不利,强迫谷某到前線與敵交通,谷某抱疾前往,病歿於右玉縣威遠堡,時壽64。
  • 喬 煦,字子和,山西太原市人,1882年生,回族。1902年喬煦20歲,以優異成績進入山西武備學堂,1904年武備學堂尚未畢業,因形勢所逼被保送日本留學,先入振武學校,後轉入東京士官學校第6期,學習軍事。1905年國父在東京成立同盟會,喬某首先加入同盟會山西分會、鐵血丈夫團。喬某為回族,在東京聯合大陸各省回族青年組成「留東清真教育會」,成為中國回族第一個在國外的團體。喬某歸國後任山西新軍86標第一營管帶,後辛亥太原起義,清軍急派兵鎮壓,喬煦、喬烈兄弟急散發軍械等給太原清真古寺回民,號召保護清真古寺及附近百姓生命財產。後奉命率兵防御娘子關,策應燕晋聯軍,因吳祿貞遇刺死亡,燕晋聯軍敗退太原。閻公對喬某頗多責難,調任河東軍政檢閱使,到任新職未久即因病身死,痛失英才。
  • 張樹幟,字漢,山西崞縣人,1881年生,幼年曾讀私塾,1906年考入太原陸軍測繪學校,由趙載文介紹加入同盟會。測繪學校卒業後加入同盟會所辦之《陽公報》,任訪員(記者)。適山西發生「文交禁煙案」,張某深入案發地區,詳細採訪,蒐集資料,文章刋於《晋陽公報》,上海,北京各大報争相轉載,山西巡撫遭調職,張某及其所屬報刋遭山西當局查封、張某繫獄一年。辛亥太原起義成功,閻公急令張樹幟找山西恣議局局長梁善濟請其儘速召開咨議局全體會議,張某在眾噪雜聲中,力排眾議,推舉閻公為山西都督。其後燕晋聯軍失敗,閻公敗逃太原,擬再向北逃,張某追隨閻公左右,後張某在奪取托克托等地出力不少。1917至1926年間,張某任晋北鎮守使時,興建水利,開河築渠,又提倡教育,廣設學校,使當地百姓獲益良多。抗戰軍興,張某舉家遷居四川,多次上書蔣委員長欲帶兵抗戰,未能如願。1945年抗戰勝利返回太原,未受重用,抑鬱成疾,1946年5月病逝,享壽65。
  • 張培梅,字鶴峰,山西崞縣人,1885年生,1905年考入山西陸軍小學堂(相當於今之入伍生教育班),1907年以成績優異保送保定陸軍速成學堂,在校即加入同盟會,1910年畢業後任閻公統領之新軍86標排長。辛亥太原起義,清軍入侵,起義軍奮起抵抗,於包頭、五原、百靈廟等地張某出生入死,奮勇作戰,屢敗清軍,於1913年升任旅長。1917年出任晋南鎮守使。1924年出任正太路護路司令。因秉性剛烈,執法如山,曾以貽誤戰機,就地處决閻公親信旅長ニ名,名振一時。1925年返回原籍隱居12年。1937(民國26年) 七七抗戰,張某復出,任第ニ戰區執法總監。1938年2月日軍進犯晋西,第19軍軍長王靖國駐守隰縣以北石口鎮,張某與王軍長談妥,守石口鎮三天不得有誤,張某立即赴臨汾與閻公商量三日內派兵增援石口鎮,王軍長於第ニ日即棄守石口鎮,張某大怒,立即要以臨陣脫逃罪處决王軍長,閻公百般庇護王軍長,張某以自為執法總監不能執法,悲憤萬分,於1938年2月26日於隰縣午城鎮吞食鴉片自盡殉國,時年54歲。
  • 馬開松,字子喬,浙江嵊泗縣人,1886年生,幼年随伯父來到太原,就學於太原,16歲考入山西武備學堂,以成績優良,與閻、黃國樑等同時進入東京日本士官學校留學,1900年加入同盟會。辛亥太原起義,率領85標新軍在太原城外狄村首先發難,由首義門攻入城中,奪取清兵火藥庫,使太原市早日光復。山西軍政府建立後,亂兵搶刼商家,馬某奉命鎮壓並保護藩庫(省、縣公庫、銀行),一時間太原市帽兒巷,估衣街、西羊市等大火衝天,混亂一片,馬某率革命義軍强力彈壓,終於穩定太原情勢。全國革命情勢穩定,南北議和,山西軍隊奉命編為四個旅,馬某任第ニ旅旅長,閻公命馬某所屬兵眾赴包頭抵禦清兵反撲,馬某連戰數年,安定晋北,後調太原任職。1923年某日,閻公忽宴請馬某,宴畢馬某返家,瀉肚不止,發高燒,口出囈語,數日後不治猝死,時年36歲。馬某死後,疑雲四起,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死後7年,商震等安排專列將靈柩歸葬故里。

(以上各節摘自三出版社《山西辛亥人物傳》)

本篇發表於 Others 其它。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

發表留言